申請 2012
又到了申請學校的準備季節。最近也陸續有人在問我申請學校的事,本來沒打算要寫它,因為把"申請學校"視為一種專業來說,我也不夠professional,充其量也不過自己或多或少有點什麼經驗;也因建築申請最重要的部分-作品集(portfolio)因內容問題,實在不方便公開,(不過這樣豈不是賣排骨飯不含排骨的意思嗎)?
不過後來想說把它寫成個比較完整的文字,算是希望或多或少給未來申請者參考用,希望大家都可以上理想的學校。沒有要申請的人可以直接跳到後面interview那段,應該比較好玩。
──
Admission : Cooper Union (MArch ll), (full scholarship)- decision
Cornell (MArch ll), (20,000 $)
UPenn (MArch l AP), ($)
U.C.Berkeley (MArch, studio one)
AA DRL
UCL, Bartlett, (MArch in urban design)
2011年七月中正式暫停了宜蘭的工作,開始比較專心的申請過程,準備的內容主要為下列六點:
1. TOEFL 101 (R:24, L:27, S:23, W:27)
英文算是整個申請過程中最耗時的工程。之前一邊工作晚上念書,也念了近半年,後來全職準備了近三個月。不過這當然和本身的程度習習相關。準備的日子時時都可以感受到高中英文課把頭申出窗子外面睡覺的報應到來。雖然大家都痛恨ETS這又貴又無聊的考試,但也不得不說,Toefl的鑑別度真的蠻好的,一分實力一分成績,沒得佼倖的。若要說念英文的甘苦經驗談就落落長了,為了篇幅,還是省著點說。不過我的經驗大概是全職考生一個月進步5-6分左右,邊工作就自己打折評估,供大家拿捏時間。
2. Portfolio
10/16搞定英文才正式開始弄,不過我之前手邊就有一個半成品,後來一個多月多在修改圖及把事情講清楚上。前面提過,這實在不方便放在網路上供人隨意瀏覽,不然會造成別人的困擾的。有興趣的就來找我看吧!因為我不大看別人作品集,所以版面和排法都是自己亂發明出來的,有好有壞。壞就是很耗時,時間趕的人就多參考別人的,踩在前人的肩膀往上爬確實輕鬆點。好處是比較個人化。事隔半年再回首看自己的作品集,也一眼就看出許多不成熟及不完美的部分,但也不知為何當下有許多事無法看清,設計這東西須要點時間沉澱呀。
3. Statement of purpose (1000 words)
我最焦慮的部分。在成大裡成功的申請者和老師觀念裡,SOP重要到不行!不過東海的老師朋友都跟我說"哎..沒有人會看這個的,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上面呀"不過誰知道?保險點還是把他弄好心安點。不過這對我來說的確有點難,在學習建築有些散亂的想法也有點特別的經驗,但要在很簡短的文字內(而且是英文)有系統的陳述真的不容易。
如果要我給點建議,我會覺得一開始儘量把想講的全部講出來(中文就好),寫十頁也無妨,再來去蕪存菁。
轉換為英文也是個極大障礙,因為我想就算是托福100,充其量也不過是美國國中生程度而已,特感謝過程中在這方面幫我很多的愛樂芬(跪),indigo,bdbd.還有最後在starbucks幫我最後確認文法的美國人jimmy 和Cooper交件前越洋幫我最後修正的Louie!
4. GRE (V:144, 26%, Q:159,82%, AW:3, 11% )
這個分數是二月申請都丟完,才利用過年看二週去考補的成績,拿到成績並轉寄已是二月底了。大部分學校也都口頭上說會幫我換。
申請用的是很久以前考一個比這個爛很多的分數。GRE重不重要也沒人知。我唯一知道的是Cooper電話面試時,時教授說沒拿到我的成績單(驚)要我趕快補過去,還問我V考幾分,我說144,她說她不知144是幾分(因為新制),我說26%,她說國際學生都差不多這樣,但她覺得我的托福蠻OK的就還好。不過他第二天就發admission了,所以我猜這個學校大概沒太重視,別的學校我就沒把握了。
還有,V和Q是分開看的,亞洲學生最愛說用Q拉V的成績是騙人的。對建築來說V因為是英文程度所以比較重要。
5. GPA: 3.3
大學混混的過也就沒什麼好改變的。
6. Recommendation letter (3 recommender)
一封找老闆,一封找畢設老師,另一封找認識但沒帶過我的老師幫忙。無敵感謝這三位老師都很幫忙。有人說最好找該校畢業的校友寫。這是迷信居多。從我的結果論來說推薦信的老師是哪畢業的和上的學校沒有任何關連。
--
另外想補充二點,
一是面試,我今年春天接到三個學校interview,包括Cornell,Cooper 的電話和Berkeley 的skype面試。後來三家都上了。其實我覺得他會打給過來應該都是蠻喜歡你,只是想做最後確認。我大概透露一下問答內容好了:
1. Cornell
似乎是一個叫作Mitchell的女性,之前寄信給admission office也是她在回,所以不確定她是教授還是職員,問答很學術,如下:
Michell:你作品集第一個劇場的案子的基地是在哪?(開門見山真學術....)
我: 在一個小山丘上
Michell:這跟你想專精的領域urbanism有何關係?
我:(嚇!)這個案我們很在意基地環境,包括週圍的地形線剖面和古蹟等等,都是重要的依據。我認為好的設計要和環境有良好的關係,也得從環境找靈感。所以我認為對都市環境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做設計有幫助。且我對建築的公共性有興趣....
Michell:這個案子似乎也有跟生態有關的部分,像綠屋頂。你考不考慮念ecology那組?
我: 不要,我還是想念urban。雖然我對三個組的課程都有興趣
Michell:畢業想幹啥?(SOP不是寫了嗎?.....)
我: 在美國找工作做看看吧....
interview完也是三四天就收到結果了!
---
2. Cooper 面試我女教授的名字太長,記不起來。不過應該是去年和和大白面試的同一人。這面試蠻聊天的:
教授:我們很喜歡你的作品喔!
我:(啊)謝謝
教授:你怎麼知道Cooper這學校呀?
我:在台灣好像大家都知道呀!幾年前有本cooper綠皮作品集,妳知道嗎?有中文版的,大家都會看。還有,我和曾大白通過幾次mail,也看過她blog她寫蠻多cooper 的生活和課程呀!
教授:喔!你認識曾大白喔喔喔!她很優秀喔!(台灣之光!)對了,她的blog寫中文還英文呀?
我:what? 喔原來是blog的語言喔,好像都是中文。
教授:(失望狀....)
中間問到沒拿到GRE成績單,要我快補寄。(詳前)
教授:對了你有拿到admission 嗎?
我:UPenn和cornell,英國AA和bartlett四間。Cornell和UPenn有獎學金
教授:但我們有全額獎學金喔!!(得意....) 不過我也不能確定你一定有上,我還得和其它委員討論.
記得面試完二天後我人在紐約的學長就幫我拿到平信的admission letter,扣除郵寄時間,我猜他可能當天聊完就發信了。
──
3. Berkeley skype面試的是Ronald Rael,應該是studio one的coordinator吧!不過他好像沒打算問什麼,只是想介紹studio one 的課程給我,似乎他也覺得系網站表達夠不清。
一開始簡單問了一下我為何在有穩定的工作後還想去念研究所?我便把SOP 內容再簡述一遍,大概就是說自己在建築上還沒很明確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論述和思考系統,但我覺得這個部分在未來設計很重要,所以想念graduate school。
後來就都他在講:
studio one 做比較生態、手工、科技相關的設計。第一學期會去分析灣區的環境及找當地材料,後來會用這些當地的材料去做一比一的材料和設計實驗。下學期會加些科技並整合在建築設計裡,特別是在”生態””科技”整合設計方面。他特別強調說他們做的"不是"LEED那樣專業科學的綠建築設計,應該是比較人文的那方面。
前幾天聽了大藏甘銘源老師在講他們如何研究竹子去開發新材料,新工法和新設計,我猜比較接近這個領域然後再科技一點吧!不過還是要去念過的人才知道,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我後來有認識一個今年要去Berkeley念MArch l 的同學,真的有興趣的我可以幫忙連絡他。
--
另外,是要寫給念四年制建築系的申請者。在台灣念四年制給的是學歷Bachelor of Science (B.S.),五年制給的是B.Arch。但在美國來說有B.Arch才可以念advance 的program,一般來說是一年半的MArchll。B.S.要從MArch1的第二年開始念(AP),意即通常要念二年到二年半。有些學校沒有AP制度(such as Yale),四年制建築系就只能申請MArchl念三年。
但我實在不想念那麼久,後來研究發現美國其實在乎的是你有沒有professional degree(有就能考建築師)。
在美國
B.Arch (professional degree) -> MArch ll (post-professional degree)
B.S (non-professional degree)-> MArch l (professional degree)
但在台灣,四年的B.S.也能考建築師,而我也考過。所以我拿我的建築師執照去問學校,說"我有建築師執照喔,意思是在台灣,我的B.S.算是professional degree,沒理由再念一個professional degree(MArch l)吧!讓我申請post-professional吧.."(老實說,也不一定要考過,道理上只要有考試院的”建築師考試資格”英文版應該就行,但有這個東西嗎?)
問了五六間學校,大概有一半的學校說ok,你就丟MArch ll;但也有一半死都不行。這東西有點在國際認證的模糊地帶,所以變成學校自由心證,誰也說不準。真的在乎就自己去問最清楚。順道一提,最後讓我進MArch ll的cooper就是之前說死都不行的那種...so,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不過這種問題會隨著許多學校改制而漸漸消失..
最後再讓我咾叨一下,美國許多獎學金系統和申請系統是分開申請的(幾間我知道的在二月初),有錢可拿一定要申請!雖然美國景氣不好,但大學想吸引好學生給獎學金也不會手軟,我所認識拿到的就不少。別忘了,爸媽賺錢很辛苦的。
一般來說寫到最後都要列出一票感謝狀,但今天不大想做這件事,感謝放在心裡就好。父親節快樂!